中國昆曲劇院
昆曲劇院位于蘇州桃花塢歷史片區核心地帶?;厣洗嬗心攴菀丫玫臉銟浜蛷V玉蘭,本次設計中對古樹進行了保留與移植。保留并移植了基地內百年樹齡的廣玉蘭,保留并修復了基地內原有的二層民國紅樓;新現代蘇式建筑與桃花塢民俗區片區建筑相得益彰;通過各種手法營造處處是庭院、處處是景觀的蘇式綠色建筑;克服老城區限高的問題,建筑形式與使用功能完美結合。
東區圍繞移植后的百年廣玉蘭設置主要入口廣場,廣場北入口門廳正對中心水景庭院,東面為劇場門廳入口,劇場共設置堂座256,樓座約19個,該劇場主要為昆曲專業演出劇場。劇場室內裝修風格也是蘇式現代風格,內外融合。東區其他主要功能是劇團業務培訓以及排練用房。地下二層主要是舞臺的儲藏以及設備房間。
為與周邊傳統民居協調,延續文脈,建筑用化整為零的手法,以小體量的組合來組織形體。色彩上用統一的灰色、白色反映了蘇州傳統民居,粉墻黛瓦,典雅而富有韻味的特點。設計中,積極探索現代建筑元素與傳統建筑韻味相融合,建筑造型與功能要求相統一的創新理念。使之體現"中而新,蘇而新"的特點。外立面主要材料為85灰磚磚砌與外噴白色涂料面和鋁合金玻璃幕墻。屋面采用定制筒瓦。引入大量水景設計穿插于建筑,灰磚、片墻點綴,整個建筑古樸淡雅與環境融為一體。
昆曲發生于吳地江南,徘徊,眷戀于文人士大夫的庭前月下,江南園林的“水”便是本案室內空間設計的創意原點,一脈流淌,承前啟后,演繹了六百年以來昆曲的輝煌再生和未來的光耀前行。
項目以粉墻黛瓦為主基調,主要材料包括深色石材、灰白色石材、仿古磚、木飾面等,通過黑白灰的大塊面處理,點線面的立體圍合,塑造了具有古典魅力兼具現代氣息的昆曲劇院空間。
西區以辦公、生活功能為主,東頭廳堂與傳習所縱向以院落、連廊連接貫通,形成四進格局。廳堂裝飾陳設還原明清風貌,一樓設接待廳,可變換廳堂會客和獨一桌餐廳功能。
二樓為西區重點——“廳堂演出廳”。雕梁、斗拱、長窗落地。紗帳、宮燈,踏紅毯而入戲,再現六百年前的經典雅樂。表演區一案兩椅背靠一組月洞門造型柜架,化妝展示和樂曲演奏用紗幔隔開,觀眾席三面圍合,原汁原味地再現明朝昆曲鼎盛時期的“家班”演出場景。
西區二、三層設專家客房,運用傳統元素,追求內斂質樸的設計內涵,櫞子、坡頂,塑造中式風尚。中式家居講究空間的層次感,因此就有了隔斷一說。木構架懸掛木質簾,分隔臥室與客廳,布置仿明家具、現代中式燈具,來豐富空間表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