詳細信息
測聽室(聽力檢測室)的環境噪聲對測聽結果有直接影響,在門診大廳附近的噪聲往往達到60dB到80dB,而電測聽室(聽力檢測室)的隔聲量應不小于50dB。因此,電測聽室(聽力檢測室)的隔聲效果是設計建造電測聽室(聽力檢測室)的關鍵問題。而門、窗又是隔聲的關鍵,應注意密閉,防止任何方向來的聲波直射或繞射入室內。因為窗的隔聲比門更難,所以電測聽室(聽力檢測室)不宜有窗戶。門應采用雙層結構,在兩層鋼板之間加吸聲材料。門扇四周用橡皮壓條,框與扉之間用階梯式結構,以提高密閉性能。電測聽室(聽力檢測室)的門既要堅實牢固,隔聲密閉性能好,又要做到開閉靈活。
電測聽室(聽力檢測室)的隔聲性能,主要取決于各個組合構件(包括門、窗、縫隙、孔洞、消聲器、墻體等)的透聲系數和它們所占面積的大小。公式如下:
式中, -組合墻體的平均透聲系數;
-組合墻體各構件的投射系數;
Si-組合墻體各構件的面積(m2);
-組合墻體的平均隔聲量(dB)。
在建造電測聽室(聽力檢測室)時應考慮到聲波的傳導特性,行波遇到障礙物時會產生反射、繞射、吸收和透射等現象。電測聽室(聽力檢測室)只能減少和削弱外界噪聲的干擾,而不能將聲音完全拒之于室外。建筑材料的隔聲量或稱聲衰減,由下式計算:
式中:f-聲波頻率,Hz;
M-隔聲材料單位面積的質量,kg/m3。
由上式可知, 隔聲量與聲波的頻率和建筑材料的質量有關。對于一定頻率的聲波,一個密實的單層墻的隔聲量取決于該墻單位面積的質量。同一堵墻對不同頻率聲音的隔聲效果是不一樣的,對低頻聲音的隔聲要比高頻聲音困難得多。
根據質量作用定律,如使用相同的建筑材料,墻的厚度增加一倍,隔聲量增加6dB,厚度再增加一倍,隔聲量也再增加6dB,很顯然,越是到后來,為了得到6dB的隔聲量,需要付出的代價越大。在建電測聽室(聽力檢測室)時,通過增加墻的厚度來達到隔聲效果是不科學也是不經濟的。為了取得好的隔聲效果,可采用雙層墻結構和好的隔聲材料。電測聽室(聽力檢測室)外墻面力求光滑,以增加對聲音的反射。內壁和頂面,一般采用多孔吸聲材料,地面鋪設地毯,以提高吸聲性能和減少混響時間。
為減少外界環境噪聲的影響, 電測聽室(聽力檢測室)應建在相對僻靜處,要遠離馬路,盡量避開外界噪聲源,如地處鬧市區、交通干線或鐵路沿線,建電測聽室(聽力檢測室)之前應對周圍環境噪聲進行測量,然后進行設計。電測聽室(聽力檢測室)還需要根據所處的位置,采取適當的減震措施。
通風
編輯 播報電測聽室(聽力檢測室)出于隔聲的需要,往往采用密閉式的建筑,一般不留供采光和通風用的窗戶,通向室外的門也是隔聲密閉的。在這種布局下,室內應通風保持良好的空氣質量。送風和排風管道密閉性能要好, 配有阻抗消聲器和消聲彎頭, 用軟接頭與頂板上的預留送、排風口連接。換氣量應達到10次/小時,室內溫濕度以(20~26)℃、(40~80)%RH為宜。
照明
室內照明應采用白熾燈,不宜用熒光燈,因為鎮流器啟動或燈管在使用過程中會發出響聲, 而使電測聽室(聽力檢測室)內的環境噪聲聲壓級增高,以致影響測聽結果。電測聽室(聽力檢測室)內如有單反觀察窗,應合理設計內、外室的照度。
對純音電測聽室(聽力檢測室)環境噪聲的要求
國家標準《純音氣導和骨導聽閾基本測聽法》GB/T 16403-1996中規定:電測聽室(聽力檢測室)中的環境聲壓級應不會掩蔽測試音的規定值。對氣導和骨導測聽的不同頻率范圍,允許的環境噪聲也不相同,如表1和表2。
表1 用典型通用的壓耳式耳機作氣導測聽時1/3倍頻帶最大允許環境聲壓級Lmax
表2 骨導測聽的1/3倍頻帶最大允許環境聲壓級 Lmax
表1和表2中列的數值是需要測試的最低聽閾級為0dB,由環境噪聲引起的最大誤差為+2dB。如果允許環境噪聲引起的最大誤差為+5dB,則表中之值可以加8dB。
電測聽室(聽力檢測室)的建造應當考慮經濟適用,使測試人員和受試者都有一個舒適的環境。電測聽室(聽力檢測室)不宜過大或過小,過大會造成空間的浪費,而且會增加造價。面積太小會影響操作和使受試者感到不適。對于小電測聽室(聽力檢測室),室內面積不得小于1m×1m, 高度不得小于2.0m,要有良好的隔振、通風和照明設施。
電測聽室(聽力檢測室)建成后,應由計量檢測部門的專業人員,按國家標準測試1/3倍頻程各頻率的環境聲壓級,不能只測聲壓級,并測量其隔聲量是否大于50dB,確定是否滿足聲場測聽條件。